1. 首页 > 星座日期 > 文章页面

皇帝后宫宫殿的名称(宋代后宫宫殿名)

紫禁城的西华门为啥长得跟东华门不一样

大家好,如果您还对皇帝后宫宫殿的名称不太了解,没有关系,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皇帝后宫宫殿的名称的知识,包括历代帝后妃八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,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我们就开始吧!

本文目录

皇帝后宫宫殿的名称请问古代(如汉朝,唐朝)的皇后,太子妃是怎么策封的(策封过程)皇帝后宫宫殿的名称

以清朝为例,宫殿分布:

明朝的首都没有湖北,为什么在湖北钟祥会有座明皇陵呢

太后宫:宁圣宫。

皇帝宫:御乾宫,包括养心殿、御雄殿。

皇后宫:坤宁宫,包括正殿、永寿殿、武台殿、舒敬轩、华沐苑、锦墨居、听雪堂、望湘楼。

低位嫔妃居所:储秀宫。包括四殿、六轩、六苑、六堂、六居、六馆、六楼、六斋。

东六宫:

如绘宫:正殿、雅岚殿、惊鸿殿、吟霜轩、初云苑、月夕居、皎月堂、洛影楼。

长信宫:正殿、含德殿、明光殿、绛雪轩、倚梅苑、宁馨居、语樱堂、天巧楼。

昭阳宫:正殿、飞羽殿、玉堂殿、妙云轩、瑾思苑、合欢居、存菊堂、念凤楼。

养德宫:正殿、景福殿、玉芙殿、澄瑞轩、醉花苑、陶然居、妙音堂、浮碧楼。

娴吟宫:正殿、怡和殿、缀锦殿、太平轩、菱荇苑、莹脂居、菱悦堂、云烟楼。

冰泉宫:正殿、漪澜殿、霁月殿、复香轩、云桂苑、流裳居、体仁堂、永畅楼。

西六宫:

建章宫:正殿、永延殿、金华殿、鑫海轩、睿和苑、画眉居、安鹤堂、依晚楼。

毓秀宫:正殿、南薰殿、曦宜殿、云砚轩、飘絮苑、秋水居、摘月堂、紫荆楼。

华阳宫:正殿、倾颜殿、寒香殿、嘉燕轩、暖妆苑、承香居、彬榭堂、琴韵楼。

永宁宫:正殿、鸣鸾殿、平洪殿、书墨轩、晚晴苑、斜阳居、水影堂、沐云楼。

雨蝶宫:正殿、细碟殿、采容殿、醉霞轩、悦璃苑、菲墨居、珍诗堂、花影楼。

雅风宫:正殿、显亲殿、瑶光殿、芙蓉轩、水妍苑、衍庆居、景平堂、崇韵楼。

扩展资料:

紫禁城的整体布局

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,长3400米的宫墙,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,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,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。故宫有4个门,正门名午门,东门名东华门,西门名西华门,北门名神武门。

面对北门神武门,有用土、石筑成的景山。在整体布局上,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。故宫南北长约960米,东西宽约750米,面积72万多平方米,现存房屋8000多间。它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,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。

四面各有一座门,南为午门、北为神武门、东为东华门、西为西华门。紫禁城内由外朝、内廷两大部分组成。外朝以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为中心,东有文华殿,西有武英殿为两翼,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。

外朝的后面是内廷,有乾清宫、交泰殿、坤宁宫、御花园以及东、西六宫等,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、后妃们居住的地方。此外,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,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北京故宫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清朝后妃制度

请问古代(如汉朝,唐朝)的皇后,太子妃是怎么策封的(策封过程)

皇室婚丧是满族礼仪的一部分,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。

·婚嫁·

满族皇室的婚嫁,在努尔哈赤建元天命前后,主要是在女真族内部进行。到1593年打败叶赫、蒙古科尔沁、锡伯等,特别是进入辽沈地区以后,与蒙古科尔沁、扎鲁特等部的通婚就多起来了。这说明王公的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,是以政治利益的需要出发的。如:1612年,努尔哈赤娶蒙古科尔沁部落明安贝勒女为妃;1614年,蒙古扎鲁特部钟嫩贝勒送女与代善为婚;蒙古扎鲁特部内齐汗送妹妹与莽古尔泰为婚;科尔沁部莽古思贝勒送女与皇太极为婚;1615年,科尔沁孔果尔贝勒送女与大祖努尔哈赤为妃;1624年,科尔沁部桑噶尔寨送女与多尔衮为妃,等等。足见当时满族皇室与蒙古贵族间的婚姻之普遍。与努尔哈赤相比,皇太极的蒙古族福晋则更多。

皇室的婚娶程序,首先是纳聘,即向女方家送聘礼,由女方长者受礼并表示同意婚姻。聘礼一般为贵重衣物、缎疋和金银、牲畜等。其次为送迎。选一吉日为婚期,到时由女方尊长带着嫁妆送女到男家,男方要远迎,并在相遇之地设宴,以示欢迎。再次为婚礼。男方迎女方及送亲队伍还家,设大宴招待亲朋好友来宾,并表演歌舞和玩艺庆贺,举行婚礼成配。皇室婚娶的这些仪式在清代满族婚娶中是通行的,只是皇室贵族的婚娶规模更为宏大、隆重而已。

另外,汗和皇帝也与其他满洲贵族一样,将战争中俘获的妇女纳为妻妾。如阿敏曾在朝鲜掠得一美女,被皇太极纳入宫中。崇德五宫中的贵妃、淑妃也是据此俗纳入宫中的。

公主出嫁,按习俗行“许字”的“初聘礼”或“纳聘礼”等仪式,正式出嫁时礼仪更加隆重,成为整个朝廷的大事,除了大崇政殿、清宁宫设大宴宴请前来迎娶的外藩王公、诸王贝勒、官员及其福晋、命妇们外,前来迎娶的外藩王公还要行君臣大礼,献上贵重礼物。

为了巩固满、蒙贵族的政治联盟,公主多嫁给蒙古王公。起初努尔哈赤也不愿意把公主嫁给蒙古王公,认为他们是在野地里生活,没有定居的楼阁,满洲格格受不了。但为了维护满洲汗王的利益,他还是把公主一个个嫁到蒙古去了。以后皇太极也效法其父。这种满蒙贵族联姻对清政权的巩固、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只是苦了这些出嫁的公主,因出嫁时她们年纪尚幼,而生活环境又比较差,因而夭折者甚多。公主出嫁后,如果丈夫早死,可以改嫁,一般是“兄终弟及”。

清初皇室婚嫁,并不考虑辈份。如皇太极既娶莽古思之女,又娶莽古思的孙女。皇太极也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吴克善之子和吴克善祖母之子,这说明了其婚嫁不论辈份。但对族外婚则是严格实行论辈份的,对贫民的早婚等也是视为陋习并严加禁止的。

·丧葬·

清初皇室的丧葬较为复杂。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26年8月11日驾崩。他在位11年,终年68岁。努尔哈赤7月23日去清河(今辽宁省本溪县)温泉沐养,8月7日病重返京,在途中病逝。此地称叆鸡堡(今沈阳市于洪区埃金乡,距沈阳40里)。努尔哈赤的遗体在这里装入棺枢,由群臣轮班肩抬在“夜初更”时到达沈阳,灵柩入宫后,诸王贝勒及官民举哀。

举哀后是丧期。国丧期从8月的病逝起直到12月结束。在此期间皆素服,各外藩蒙古王公、明袁崇焕派使者前来吊丧,表示哀悼。8月12日,年方37岁的大妃乌拉纳喇氏自尽从殉,从殉前按照清宫习俗“服礼衣,尽以珠宝饰之”。随后二庶妃阿吉根、代音察亦从殉。至天聪元年正月服丧结束,即释服。

1643年(崇德八年)8月,皇太极崩逝于皇宫清宁宫,终年52岁。其梓宫(灵柩)先奉安崇政殿,9月再葬于昭陵,10月上尊谥、庙号。

皇太极的葬礼程序为:一、诸王贝勒官员和福晋们在崇政殿、清宁宫、大清门分别举哀服丧;二、次日将太宗粹宫奉安在崇政殿后,诸朝臣哭临三天,诸王官员在衙门、大政殿斋戒,并每日黎明哭临一次;三、妃子敦达里、安达里二人从殉;四、至27天后释服,即脱掉白丧服,王公官员冠不缀缨;五、9月奉移大行皇帝梓宫于陵寝,即“焚榻”上火化,将御衣及陈设物等一同火化。将骨灰先装入用锦缎缝制的袋子,然后将袋子装入罐内入葬。这种葬式叫瓮罐葬,是清初女真族所普遍使用的。最后,将皇帝的宝宫安葬于昭陵。

帝后的葬礼也有一定的程序。太祖皇后叶赫纳喇氏孟古姐姐死后,在服丧期间,将四婢殉之,并宰杀牛、马各一百致祭,而且斋戒一个多月。灵枢在院内停放三天,然后出葬于佛阿拉附近的念木山。在太祖皇后的葬礼中有两次迁葬:一次是1624年(天命九年)4月迁葬于辽阳东京陵;第二次是1629年(天聪三年)再迁到沈阳东北石嘴头山与太祖合葬。以后几位皇后的葬礼也大致如此,先是诸王官员及家属奔丧举哀;其次是从殉;再次是居丧停灵;然后是安葬于地宫;最后是帝、后合葬。

应该指出的是,火葬本是满族人固有的习俗,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时期均遵循这一习俗,人“死则翌日举之于野而焚之”。只是到了1634年2月,才对焚化衣物定制进行了限制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那么,几位帝后在火化后又安葬于地宫,这显然是受了汉族帝后丧葬习俗的影响。

当然,清初几位帝后的丧葬,由从殉者人数、居丧时间到停灵时间及上尊谥、庙号时间均有所不同。

婚嫁六礼-「纳采」、「问名」、「纳吉」、「纳徵」、「请期」、「亲迎」。

纳.采

俗称议婚或说媒,请媒人到女方说媒,了解女方的心意,看看这门亲事有没有成功的希望。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,通常以活雁作礼,象徵忠贞不二。

问.名

问名:俗称「合八字」,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,上面写著女方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,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观查几天,如果家中这几天都平安无事,就再将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。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后的三天内,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烧香拜拜。在这几日内,男女双方的家中,如果有任何一方发生被偷盗、物品损毁、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,那麼婚事就不成了。

纳.吉

又称小定或文定,也就是订婚。问名后如果卜得吉兆,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致赠礼物,并通知女家决定这门亲事,同时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,送给新娘枚金戒子。

纳.徵

俗称大聘或完聘,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。纳徵通常在婚礼前十日至一个月内进行,除了要准备聘金外,还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礼,聘礼名称都有吉祥的涵意,数量为双数,取成双成对的意思。

请.期

俗称择日,由男家选定婚期大喜之日,并请求女方家的同意。

亲.迎

正式举行婚礼。把新人的八字都写在红纸上,请择日师择定黄道吉日,并由媒人奉送双方同意后,举行迎亲仪式。

一、中国古代宗室多妻状况

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,宗室都是实行一夫多妻的。春秋战国时期,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一夫多妻这种婚姻方式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。孟子说,当时的“大人”“侍妾数百”(注:《孟子·尽心》。)。在当时百里为国的时代,全国“大人”的妻妾加在一起可是个不小的数目。管子说“齐襄公陈妾数千”(注:《管子·小匡》。)。墨子也说:“当今之世,大国拘女累千,小国累百。”这些相互吻合的记载说明了当时宗室多妻制的发达。

秦始皇统一全国后,建立起大一统的专制集权的封建国家。秦始皇在灭六国的过程中,每灭一国,都将其宫女掳至咸阳,作宫室以藏之,史载当时“后宫列女万余人,气上冲于天”(注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·正义》引《三辅旧事》。)。秦朝的嫔妃级别有八品,后来刘邦攻下咸阳时,宫中美女尚有数千(注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。)。可见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有为数不少的妻妾,足见皇室多妻又是宗室多妻的典型。

刘邦建立的汉朝,继承秦朝的制度,皇后以外,妃称夫人。汉武帝时嫔妃级别增至十四等,另外还有所谓的“家人子”、“待诏掖庭”等,都是皇帝的侍妾、宫女。王莽改制,将贵妾之属增至 120人。后代依此为嫔妃的常数。西汉时期后宫人数最多的要数汉武帝,《旧唐书·食货志》载:“汉武帝后宫数万人,外讨戎夷,内兴宫室。”王莽时后宫人数亦不少,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载:“初王莽败,惟未央宫被焚而已,其余宫馆无一所毁,宫女数千,备列后庭。”东汉时期,宫女大多保持在五六千人。陈蕃在上疏中说后宫“采女数千”(注: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。)。荀爽在延熹九年对策中说:“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。”(注: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。)汉灵帝时,吕强上疏中说:“臣又闻后宫采女数千余人。”(注:《后汉书·吕强传》。)

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各朝皇帝均以多妻为荣,故而,后宫人数亦不少。三国时,魏国于皇后之下设立等爵,到太和元年,增至十二等。《魏书·高柔传》载:“明帝大兴殿舍,百姓劳役,广采众女,以充后宫。”吴国后宫人数最多,《三国志·贺邵传》载:“邵谏皓曰:‘今国无一年之储,家无经月之畜,而后宫坐食者万有余人。’”晋武帝灭吴后,太康二年,“诏使孙皓使妾五千人入宫”(注:《晋书·武帝传》。)。晋朝时,后宫人数更多,晋武帝司马炎因为后宫人数太多而不知所适,只好乘着羊拉的辇车随意走,车走到哪里,就幸到哪里,实为封建帝王无耻的典型(注:《晋书·胡贵嫔传》:“武帝多内宠,掖廷殆将万人。而并宠者甚众,帝莫知年适,常乘羊车,恣其所之,至便宴寝。宫人乃取竹叶插户,以盐汁洒地,而引帝车。”)。南北朝时期,后宫人数亦不少,《隋书·高祖纪》诏曰:“有陈窃据江表,逆天暴物,……征责女子,擅造宫室,月增月益,止足无期,帷薄嫱嫔,有逾万数。宝衣玉食,穷奢极侈,淫声乐饮,俾昼作夜。”陈朝是南朝四个王朝中地盘最小的,而后宫中竟也有超过万数的宫女。

隋朝时期,虽然只经历了两个皇帝,但宫女的人数也是相当多的。隋炀帝的荒淫是历史上有名的,《隋书·炀帝纪》载:“大业八年,密诏江淮诸郡,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,每岁贡之。”唐初,两次遗散隋后宫宫女6000人就是见证(注:参见王育民《唐代人口考》,载上海师大学报,1989年第3期。)。

唐代以贵、淑、德、贤四妃为夫人,后宫设立六局二十四司,共190人,还有女史10人。这些都是有品级的,无品级的宫女人数相当多。唐肃宗宝应元年,一次就放宫人3000。玄宗开元天宝中,仅长安大内、大明、兴庆三宫和东都大内、上阳两宫,即有宫女40000人,唐玄宗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多妻的典型了。唐代的其它皇帝,后宫人数亦不少。《旧唐书·中宗纪》载:“景龙四年上元夜,帝与皇后微服观灯,是夜放宫女数千人看灯,因此多有亡逸者。”

五代十国时期是个大混乱的时代,这一时期建立的一些小国家的皇帝,后宫人数也不少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载:“建德五年,出齐宫中金银宝器、珠翠、丽服及宫女二千人班赐将士。”同光三年,后唐庄宗一次就采民女3000人入宫。诸小王朝的后宫人数加在一起,数字也是相当大的。

记载宋代后宫人数的文献很少,据现有的材料看,宋时后宫人数较前代已大为减少。宋与唐相仿,妃的称号除贵、淑、德、贤外,还有宸妃。辽代妃号更多,金代有十二种。《宋史·宋哲宗孟皇后传》载:“哲宗即长,太后历选世家女百余人入宫。”金灭北宋后,从东京开封掠走财物及皇室、宫女两千多人。可见,宋代后宫人数与前代相比已大为减少。宋代人口的增长是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一个高峰,这和宋后宫人数减少及其它类型多妻人数的减少有何联系,是很值得我们注意探讨的问题。

明代妃号有贤、淑、敬、惠、顺、康、宁、昭等。妃以下还有嫔御多人。据《明懿安皇后外传》载:“天启元年,熹宗将举行大婚礼,一次就征集民间秀女五千人,经过挑选后留一千人入宫。”有明一代,新皇帝都是从开始继立起就不断选秀女入宫,一直到死为止。明代的后宫人数平均每个皇帝当在二千人左右(注:《资治通鉴》卷273页。)。

满族入主中原,宫中规制变化不大,有清一代,后宫大多一直保留在千人左右。

上述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皇帝多妻之状况,因大多数朝代宗室多妻状况不详,故以皇室为例来研究宗室人口构成的特殊性。

二、宗室多妻与古代人口之关系

在中国古代,妇女的生育数量是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。由于宗室人口难以统计,下面仅以皇室婚姻为例说明。大量的后宫中的妇女终生失去生育的机会,这对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。我们把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几个王朝的宫中人数与生子数作一比较,并按一夫一妻制推算其应生子数量:

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,实际上只存在15年,历两个皇帝。秦始皇后宫万余人,秦二世的后宫也有几千人。秦始皇的万余妻妾生儿子不过二十几人,女儿也是二十余人。秦二世没有后代留世。而且,秦始皇的儿女们大多和秦王朝一起走进了坟墓。

西汉,共历15位皇帝,这15位皇帝共有子女58人(注:笔者据《汉书》统计。)。西汉一代的宫女平均以每个皇帝拥有5000人计算,共计75000人,这么多人有子女58人,若以皇帝计,每位皇帝平均子女3.86人。如果按一夫一妻制,以平均每个妇女生育三子计算,应生育子女数为225000人。

西汉一代后宫人数过多影响人口增长最明显的是汉武帝时期,汉武帝时后宫数万人。在公元前120年前后,汉代的人口是四千万左右。但由于汉武帝好大喜功,四处征伐,后宫美女无限度增加,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汉代人口的增长,到了公元前90年,人口由四千万降至三千万(注:参见赵文林、谢淑君《中国人口史》第 42、81页,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。)。汉武帝之后,后宫人数有所减少,人口出现回升,到王莽时期,人口上升到近六千万,达到汉代人口的高峰。

东汉共历14帝,这14位皇帝共有子女68人。东汉时期和西汉时期后宫人数差不多,若每位皇帝后宫平均以5000人计算,东汉一代共有宫女70000人。若按皇帝生育子女数计算,每位皇帝平均有子女4.85人。如果按一夫一妻计算,每位妇女生育三子,应生育子女数为210000人,但从实有子女人数推算来看,后宫有妇女五六千人,而无一生育,其生育之低可想而知。

三国时期的东吴,宫女对人口的影响也很明显。孙皓天纪四年(公元 280元),东吴有户五十二万一千,口二百五十六万七千(注:参见赵文林、谢淑君《中国人口史》第42、81页,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。)。而孙皓后宫就有一万多人。粗略算来,东吴的青年妇女每25人就有一人入宫,其对人口的影响当然是很大的。

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,后宫有万余人,而其子女仅有37人(注:笔者据《晋书》统计。)。若按一夫一妻每个妇女生育三子计算,应是生育子女三万余人。

隋代历两个皇帝,共有子女17人(注:笔者据《隋书》统计。)。而隋朝两个皇帝的后宫人数加在一起应不少于万人,其生育率之低显而易见。

唐代共有22位皇帝,其中男皇帝共21位,共有子女345人(注:笔者据《旧唐书》统计。)。以平均每个皇帝后宫有6000人计算,共有宫女126000人。若按一夫一妻制计算,每个妇女生育子女三人,共应生育子女378000人。

明朝历16帝,这16个皇帝共有子女一百几十人,成活(以长到20岁为准)122人(注:笔者据《明史》统计。)。明时,以每个皇帝后宫平均有2000人计算,明代后宫共计有宫女32000人,若按一夫一妻计算,每个妇女生育三人,共应生育子女96000人,而实际上只生育190人,只相当于民间63个妇女的正常生育数。

从上述可知,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,无数的青春少女在宫中默默的度过一生,成为封建帝王无限占有欲的牺牲品。

END,本文到此结束,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本站哦!

在我看来,明代宗朱祁钰有可能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,没有之一

联系我们

Q Q: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